一、四大AMC一个多月内,纷纷换帅
2018年3月中国长城资产聘任原公司副总裁周礼耀为公司总裁;4月17日,原中国华融党委书记赖小民被调查后,原广东银监局局长王占峰接替他担任华融党委书记;东方资产近日一举为其他两大AMC输送了两大高管:4月19日,现中国东方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裁张子艾拟任中国信达党委书记、董事长人选;同时,东方资产党委副书记兼监事长李欣将或担任中国华融总裁。华融和信达相继换帅,人选都来自于东方资产,加上近期东方资产加速上市步伐,不难推断2018年是东方资产的跨越发展年。其实从东方资产2017年年报就可以看到其亮眼的数据,无论是总资产还是净资产都实现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2、中国东方计划筹措1000亿资金投放不良资产市场?
4月19日,在银保监会第161场银行业例行发布会上,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陈建雄表示,中国东方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已基本完成。下一步,将新增资本更多地配置到不良资产业务板块。今年中国东方母公司计划筹措1000亿资金投放不良资产市场,并加大与地方AMC和金融机构AMC合作力度。
针对这1000亿资金的投放,中国东方信息管理一部总经理刘波表示,计划安排将近一半左右的资金用于金融不良资产,另外一半安排用于非金融不良资产,包括一些大的企业重组救助。
从总资产来看,东方资产在2018年第一季度成为第三家总资产破万亿的AMC。而仅仅三个月东方资产的净资产就增长了8.34%,年化则有38%的增长速度,考虑季节性因素预计增长率也在30%左右。
有业内人士分析:东方资产未来对市场的影响力大概率上升,尤其是上市后获得资本补充和财务放大。根据东方资产披露的业务计划,未来将加强和地方AMC和银行AMC的合作,这可能意味着未来东方将加大从银行的收包力度,资本实力较弱的地方AMC可能要拿二手包。
3、央行发布一季度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房地产贷款总体增速回落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4月20日发布了《2018 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统计显示,2018 年第一季度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12.8%。数据显示,一季度具有普惠性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回升,“三农”贷款增量占比水平稳中有升。与此同时,房地产贷款总体增速回落,住户消费性贷款增速回落。
2018 年一季度末,人民币房地产贷款余额34.1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增速比上年末低0.6个百分点;一季度增加1.9万亿元,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比重比上年水平低2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横向对比各类企业贷款,增长速度最大的仍然是房地产企业,占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总量的40.5%,增速20.3%远远高于工业企业,这表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仍然在向房地产聚集。
即使国家在严格控制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但是资金依然流向房地产业,这说明地产融资不仅是房地产商的刚需,也是金融机构的刚需。国际贸易前景不明朗的情势下,过去外向型经济结构建立起来的工业体系难以满足银行的风险偏好,基建地产领域则因为资金规模和安全边际上得到银行青睐,因此对地产业的融资也是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需求。
而贷款余额规模大,增速快,这意味着潜在的不良资产规模也较大,事实上资金链紧张的房地产企业已经面临资金周转困难,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应当关注这片巨大的市场。
4、路透:中国传统不良资产市场回归阶段理性规模续升价格略降
今年一季度不良资产市场的整体投资热度与价格均有所下降。看似矛盾逻辑背后,折射出了市场阶段性的回归理性。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权威人表示,除了全面摸底和统计当前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不良资产规模外,银保会有望很快出台的强化银行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办法,也将对银行贷款分类进行更严格的规定,对隐藏、转移、虚假出表则将继续严查重罚。“银行会更真实地去披露更多的不良资产,加上流动性压力,短期内加速处置会更加明显。
随着参与主体对不良资产价值的判断在逐步回归理性,总体价格保持平稳甚至是稳中有降。一方面,银行不良资产供给短期内会略有上升。另一方面,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包括一些民间的资本,经过过去一到两年大规模的参与和收购,受到一些资本、人员、流动性因素的制约,购买和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也在逐步的趋于饱和。
像去年出现激进报价不计成本的情况,会大幅度的减少。从2018年一季度整个银行推出不良资产包成交的情况来看,成交价略高,不像去年高出50%甚至是百分之百。
中国华融资产经营事业部总经理张忠骥也提到,今年一季度不良资产的价格热度已经开始下降,价格也有下降的趋势。推出不良资产包的规模虽然同比是增长的,但是成交率是下降的,说明投资者更加理性。
5、长城资产河南省分公司连收两张罚单被罚80万元
4月24日消息,河南银监局公布处罚信息,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分公司因违规收购金融机构非不良资产、违规隐匿不良资产,掩盖真实风险,被处以总额80万元罚款。
6、2017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出炉,我国银行系统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程度逐步被勾勒清晰
在目前已公布数据的银行中,绝大多数银行2017年末的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有所下降,但多数银行下降不明显,不良率下降的银行中近半数银行下降幅度不超过0.03%。浦发银行是唯一一家不良率上升的银行,其不良率为2.14%,上升幅度0.25%,这与浦发银行去年爆发的775亿大案有关。
总体来说,农村商业银行不良率降幅较大,但总体不良率水平仍处在较高位置。上市城市商业银行总体不良率较低,且不良率都有所下降。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率总体在1.4%-1.6%附近。2017年末,江阴银行、浦发银行、农业银行和张家港银行的不良贷款率高于商业银行1.74%的不良贷款率,四家银行不良率分别为2.39%,2.14%,1.81%和1.79%,为去年前四高。
虽然目前公布的数字表现出银行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但是庞大的非标资产中隐含的风险却尚未充分暴露。一行两会的大监管格局形成后的执行力毋庸置疑,未来影子银行收缩已成定势,然而问题在于表外资产能够回表吗?表外这类资产回归表内将会受限或者计提大量资本以及风险拨备,因此银行对此类资产回表的积极度不高,向公开市场转移或者出售给资产管理公司将会是可行的选择。正本清源的监管思路下,区域性中小银行只能将资产配置在所属市县,因此区域间不良贷款率的分化将会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风险较高的区域不良贷款率也将提升。